地租

相关汉字:
读音:
[ dì zū ]
基本释义:
[ dì zū ]

地租 dìzū 佃户向土地出租者缴纳的税。

详细释义:
地租 [dì zū]
  1. 旧时国家所征收的土地税。

    《新唐书·魏徵传》:“近 皇甫德参 上书言:‘修 洛阳宫 ,劳人也;收地租,厚敛也。’”

  2. 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占有者依靠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

    唐 王绩 《独坐》诗:“有客谈名理,无人索地租。” 郭澄清 《大刀记》三:“他想起了被地租逼下 运河 的佃户 房春江 。”

地租 [dì zū]
  1. 地租是对于使用土地所提供之报酬。所谓土地包括所有一切的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完全是自然的秉赋,而非人力所创造。由于土地数量有限,位置不变,以及不能大量增加,因此从整个社会来说,它的供给是固定的。由于土地供给数量固定,所以其供给弹性等于零。地租的高低就完全决定于需求曲线。由于使用这些土地从整个社会的观点来说,毫无机会成本。故地租又称纯粹经济租。又从整个社会的观点看来,土地除被社会利用外别无法其他用途,因此,地租是一种剩余而不是成本。但在社会中各界人士与各种机构来看,土地是有许多用途的,他们必须付地租,来得到利用的机会。这样地租就不是一种剩余,而是一种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