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钱
-
纸钱 zhǐqián 迷信的人烧给死人、鬼神的铜钱形纸片
- 纸钱 [zhǐ qián]
迷信者在祭祀时焚化给死人或鬼神当钱用的纸片。亦可望空抛撒或悬挂墓地。形状有圆形方孔如铜钱者,也有纸上打些钱形的。据《新唐书·王璵传》记载,汉 以来丧葬者埋钱于墓圹中,称瘗钱,魏 晋 以后则演变为用纸钱。
唐 张籍 《北邙行》:“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鳶作窠衔上树。”《宋史·寇準传》:“县人皆设祭哭於路,折竹植地,挂纸钱。”《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新年初一日,叫他到坟上烧纸钱去。”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二:“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亦称“ 纸铜钱 ”。 清 洪昇 《长生殿·哭像》:“叠金银山百座,化幽冥帛万张。纸铜钱,怎买得天仙降?”
- 纸钱 [zhǐ qián]
祭祀用物,祭祀时用以焚化的纸钱,古代多用土捏制,始于魏晋时代;冥宝则始于五代时。
〔卦演闻见记〕:「古者享祀鬼神,有用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魏晋以来,始有纸钱。戴埴〔鼠璞〕与洪善庆〔杜诗辨证〕:「纸钱起于殷长史,南齐东昏侯,好鬼神之事,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至唐盛行其事。」是纸钱始于魏晋,而六朝时已渐沿用。〔唐书·王璵传〕:「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后世里俗稍以纸万钱为鬼事,至是璵乃用之。」唐时已盛行纸钱之事。〔清异录〕「后周显德六年,世宗庆陵钻土,发引之日,百司设祭于道。金银钱宝,皆寓以形,雕印文字于纸,黄曰泉台上宝,白曰冥游恶宝。」云五代时始制冥宝。今俗祭祷所焚的黄白纸锞即本于此。黄者为金,白者为银,名曰冥宝,实皆纸钱之属,我国闽南地区民间相传则区别出祀神、祭鬼,凡祀神的纸钱,通以竹为材,上贴黏金帛,即为金纸,按神格大小而有大小不等的分别:如太极金纸面及金帛最大,金帛上有福禄寿三仙的图案,多用木刻印版刷印,用以拜天公等至高神,俗称天公金;而中等大小则有各种福金、寿金,用以祭祀中级神明,有些地区则以尺寸称呼,如五金之类。祭鬼祀阴则用较小的纸为之,上贴银帛,称为银纸。此外还有各种纸钱,如祭祀孤魂时所用的经(更)衣;法师作法时所用的祭解用纸钱,如五鬼钱、丧车钱等,种类繁多;其形制较小,多有与用途相符的图案。由于吉凶丧祭所用的纸钱数量颇多,大陆及香港等采用的纸币形式,上有大小不等的面值,并由冥国银行发行,可减省用量,近年来官方亦基于环保意识,徵求并倡用有面额的纸钱,以免燃烧大量冥纸造成污染和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