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

拼音:
[ bān mén nòng fǔ ]
程度:
常用成语
色彩:
贬义成语
结构:
偏正式
形式:
ABCD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基本释义:
[ bān mén nòng fǔ ]

在巧匠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详细释义:
班门弄斧 [bān mén nòng fǔ]
  1.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同他乱谈。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其他释义:
【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 (班): 鲁班,我国春秋时期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巧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常用于自谦。{例}我在各位老师傅面前谈操作经验,实在是不自量力。 古今异义:古代用“班门弄斧”批评那种无知却又好卖弄的人,而现今鼓励人们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显露自己的本领,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到班门”。
出处: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日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造句:
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典故: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指定位置查找成语
※在对应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即可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