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传师

  沈传师(769-827),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书法家。字子言。唐德宗贞元(785~805)末举进士,历太子校书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宝历元年(825)入拜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工正、行、草,皆有楷法。朱长文《续书断》把它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并列为妙品。

前人评价

  朱长文《续书断》把它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并列为妙品。宋欧阳修《六一题跋》云:“传师书非一体,放逸可爱。”宋代米芾对他人的书法很少许可,但对沈传师极为推崇。说沈的书法“如龙游天表,虎踞溪旁,精神自若,骨法清虚。”人称中唐以后沈书最佳,米芾自称学大书以沈传师为主。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其“善楷、隶、行、草,以书自名”。

书法特点

手迹与成就

  传世书迹有《罗池庙碑》、《游道林岳麓寺诗》、《柳州石井铭》等。《罗池庙碑》,唐长庆元年(821)正月立。韩愈撰、沈传师书、陈曾篆额。旧在广西柳州,久佚。仅清何绍基藏宋拓孤本传世。日本博文堂有珂罗版影印本。此碑书法秀润妍美,清劲有神,字型虽瘦,然筋而藏肉,略无枯瘠之态,极为可爱。唐代后期是书法的萧条时期,但以沈传师为代表的“矫肥”派,显然多少也给沉闷的书坛带来一些活力,也给柳公权创“柳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与柳公权书法的比较

  楷书《柳州罗池庙碑》为沈传师53岁时所书,碑文由大文学家韩愈撰写,纪念颂扬柳宗元被贬任柳州刺史所做的政绩。碑立于罗池庙内,碑石早已不存,至于何年遭毁,现无从查考,今所见拓本乃据清何绍基旧藏宋拓孤本一册影印。浏览此碑书法,气息清劲圆润、骨法神健,结字虽较为瘦削,然挺健秀朗,肉藏于筋,略无枯瘠之垢病。乍一看,近似柳(公权)书,但细察与柳书有着根本的区别,那就是柳书中宫过于内敛,紧缩得让人心中发慌,沈书却无此特征,虽然中宫也稍作内敛,但总体来说,还是属于较宽松的。另一个与柳书不同点即在结构上,沈氏书法结体多呈左低右高势,且略向右欹侧,当然,此碑书法也确实存在与柳氏书法相同的地方,其中竖弯钩、点、撇、捺、悬针竖等用笔和一些字的结体如“言“字旁,“诏”、“柳”、“师”、“不”等与柳书如出一辙,究竟是谁影响了谁?请看王铎跋此拓本的一句话“沈书寡觌,本虞永兴,柳诚悬、欧率更,合为一家”。如果王铎的话可信,显然沈师承了柳,然据《旧唐书》柳公权本传推测,柳(公权)小于沈传师九岁,同时,本传有一段话也耐人寻味,“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说不定这“近代笔法”里就包括沈传师在内。如捡柳书《李晟碑》与《罗池庙碑》对照,用笔与结字即颇为仿佛。看来王铎的沈“本”柳公权是要打折扣的。黄鲁直在论唐代书法时,曾说“唐初字学劲健得晋宋风,开元后变为肥厚,元和后柳、沈之徒复尚清劲”。可见柳、沈都是力“矫肥厚之病”以尚“清劲”为美的书家,若用今天的话来说,在当时柳、沈都是极富有创新精神的书家。这样看来,柳、沈书风的相近也就不足为怪了。

猜您喜欢

齐天乐

方千里 〔宋代〕

碧纱窗外黄鹂语,声声似愁春晚。岸柳飘绵,庭花堕雪,惟有平芜如剪。重门尚掩。看风动疏帘,浪铺湘簟。暗想前欢,旧游心事寄诗卷。
鳞鸿音信未睹,梦魂寻访后,关山又隔无限。客馆愁思,天涯倦迹,几许良宵展转。闲情意远。记密阁深闺,绣衾罗荐。睡起无人,料应眉黛敛。

谒禹庙

孟简 〔唐代〕

九土昔沦垫,八方抱殷忧。哲王受《洪范》,群物承天休。

源委有所在,勤劳会东州。稽山何峻极,清庙居上头。

律度非外事,辛壬宁少留。歌谣自不去,覆载将何求?

灵长表远绩,经启蒙宏猷。孰敢备佐命,天吴与阳侯。

玄功馀玉帛,茂实结松楸。盖影庇风雨,湖光摇冕旒。

质明箫鼓作,通昔礼容脩。骍牢设旧物,洿水配庶羞。

深沈本建极,傲很亦思柔。阴怪尚奔走,灵徒如献酬。

恍疑仙驾动,静见宿云收。竹树依积润,菰蒲托清流。

谬兹领百越,忽复历三秋。丹恳谅可荐,庶几无年尤。

初度奉寄梁大参 其二

朱浙 〔明代〕

五十七年六尺身,摄提星纪又初辰。摧颓那复风云气,落魄终甘草莽臣。

满座壶觞诸客醉,北堂莱綵一番春。老怀自笑疏狂甚,颠倒尊前白发新。

题画竹

杨慎 〔明代〕

江南谁解写琅玕,后有仲昭前孟端。自从文藻流传久,转觉丹青赏鉴难。

生绡一幅潇湘出,高堂六月冰霜寒。玉林深处人如玉,欲往从之无羽翰。

裁衣

许雷地 〔清代〕

扶疏花影掩重门,寂寂明窗香尚温。欲下并刀还忖度,频量玉尺费评论。

清泉细细霏樱口,铜斗轻轻熨縠痕。未识沈郎腰瘦否?裁成赢得倍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