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解 翻译

谒金门·愁脉脉

陈克 〔宋代〕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脉脉含愁里,望尽江南江北。只见无边的渺茫迷离,是弥漫的轻烟,遮绕重重岭树,阻断了伊人音书传递?可小楼外,山峦连绵才高几许!
幽独的小草,轻淡的片云,尽笼在橘黄的斜日里,偏又是一霎晴,一霎阴,冷暖不定的天气。落山点点沉坠,隔着珠帘,飘飞不起。衰晚春风啊,这般地柔弱无力。

注释
谒(yè)金门:词牌名。
脉脉(mò mò):含情相看。
一向:一霎时。“向”通作“晌”。(“一向”亦有如字读者,义异。)
弄晴:欲晴而又不定。

参考资料 完善

1.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第141页 2. 范晓燕编著,宋词三百首赏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6,第194页

创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时代为北宋末南宋初,这是个战乱频发的时代。作者亲历两宋之交的战乱,曾随淮西军抗金。他知失地难收,也知有众多夫妻因分离而愁苦,故作了这首词,一方面描述闺愁,一方面寄托家国之恨。

参考资料 完善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宋词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6.07,第229页

赏析

  这首词是登高怀人之作。词中句句有韵,而且韵脚金用入声字,读来有一句一哽咽之感。

  起头“愁脉脉”三个字直抒胸臆,写自己心中积郁着脉脉的愁绪。其下全为景物描写,但因有“愁脉脉”三字贯头,故此下所有的景语亦为情语。“目断江南江北”紧接“愁脉脉”而起,写自己登高望远,但无法望尽江南江北,胸中的愁绪反而越来越浓了。

  “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写“目断”的原因。这里,词人不写山峥高大,偏用“山几尺”的夸张手法来写山之小,强调的是重重“烟树”隔断了“芳信”。从而人立“小楼”之上的凄迷无助情绪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下片首句“细草孤云斜日”,一句三折,两字一意,用最经济的语言描绘出一片凄楚迷离的景象。“细草”绵绵无际更添辽远凄迷之感。写“云”曰“孤”,见出离人的影子,“孤云”实际是离人心酸处境的象征意象。“斜日”状写太阳即将落山,这一时刻往往是鸟兽归巢而离人伤怀的时候。“一向弄晴天色”,上一句凄迷的背景上,即使天气片刻转晴,也不能使人脱离忧郁。“落山”本是伤情物,更何况是阴雨浮浮,东风无力,落山连飞舞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其中传达的悲伤之情当较平时更甚了。

  这首词格韵清高,轻淡绵密,含蓄幽邃。同时由于受作者身世的影响,这首词登高怀人之外似另有寄托,如“目断江南江北”似寓托山河破碎而“东风无气力”又似乎寓有无力恢复失地之意。总之,这首词凄迷的闺情背后寄托着深深的家国之恨。

参考资料 完善

1.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01,第243-244页

陈克

  陈克(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

猜您喜欢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肃和

崔玄童 〔唐代〕

聿修严配,展事禋宗。祥符宝鼎,礼备黄琮。
祝词以信,明德惟聪。介兹景福,永永无穷。

谒金门

陈克 〔宋代〕

深院静。尘暗曲房凄冷。黄叶满阶风不定。无端吹酒醒。
露湿小园幽径。悄悄啼姑相应。半被余熏残烛影。夜长人独冷。

谒金门

陈克 〔宋代〕

春寂寂。绿暗溪南溪北。溪水沈沈天一色。鸟飞春树黑。
肠断小楼吹笛,醉里看朱成碧。愁满眼前遮不得。可怜双鬓白。

散花之室六言

邓深 〔宋代〕

无动现身说法,毗耶到处为家。
谁识逢场作戏,从教现女散花。

传别驾风树卷

王恭 〔明代〕

疾风吹庭树,游子常苦心。禄养已不逮,江湖行且深。

鼎茵岂云乐,藜藿宁自任。怀哉古人意,锡类犹至今。

鄱水漾寒波,楚云还远林。含悽念幽壤,几欲忘华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