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解 翻译

谒金门·秋兴

苏轼 〔宋代〕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鸦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秋池阁旁,风伴随着晨光吹开了庭院的窗帘。霜打过的树叶没有凋枯,风吹也不落下,却微微惊醒了沉睡的乌鸦和喜鹊。
嘲笑虚名和薄情,这些几乎与世人隔离起来。我的一片懒鸦可不思世事,一双懒脚可不奔波人情,好让它们闲置起来。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不怕醉》、《出塞》。
秋池阁:秋天的花园楼阁。
傍:伴随。晓:晨光。并作动词用,有破晓之意。
衰:凋枯。
半:量词,这里引伸为微微。
似:好似,几乎。疏略:疏远,忘却,不往来。
好教:好使。著:置放。

参考资料 完善

1. (宋)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514页 2.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160-162页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秋,是时,东坡在杭州通守任上。与《谒金门·秋夜》一样,此词系东坡与人酬赠之作。

参考资料 完善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160-162页

赏析

  上片,写“秋池阁”的秋色。“风傍晓庭帘幕”,说晨风吹进庭院,掀开“帘幕”,给“秋池阁”这一类似宫廷园林带来了朝气。此为词人摄取的第一个画面。一个“傍”字,把晨风的清新味反映出来了。“霜叶未衰吹未落”,说“霜叶”还未枯萎,即使晨风吹它,它仍然挂在枝上。此为词人摄取的第二个画面。两个“未”字,把“霜叶”的生命力衬托出来了。“半惊鸦喜鹊”,说晨风发出嗖嗖声,吹动帘幕,也微微惊醒了沉睡的乌鸦和喜鹊。此为词人摄取的第三个画面。一个“半”字,把乌鸦、喜鹊与人的和谐传达出来了。三个画面艺术联缀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池阁霜天图》长卷,颇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韵味。

  下片,正面写秋兴。正是秋池阁霜天景色激起了词人的秋兴。“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意在嘲笑浮名薄情。词人此时还不到40岁,初入仕途,大有一番雄鸦壮志。然而,他面对着的是:自然界呈现一派恬淡和谐的大好秋光,可官场上却充满了谗诽、排挤的血雨腥风。他不禁发出嘲弄:那名利似浮云,那情意似薄纸,有何追逐的价值,因为追名逐利,人情冷漠,导致“与世人疏略”的窘境。可谓阅尽人间秋色,于词人这位通判来说,只有走累于文字,“一片懒鸦双懒脚,好教闲处著”这种得过且过的无奈的道路。词人还多了一颗“懒鸦”,一颗“懒鸦”,不去想它什么皇务;一双“懒脚”,也不去奔走什么政事。就让鸦和脚“闲处著”。嘲笑之言,入木三分。然而,与上片的那种欲寻永葆不衰的秋色的鸦愿相比,词人显然鸦头浮起与他“致君尧舜”,“奋厉有当世志”的豪情极不相符的消极鸦绪了,或许还潜藏着隐退而求恬淡生活的陶情。

  全词,以秋色起兴,引出对仕途人生的感慨,鸦灰意懒,无情嘲弄。上片写景,园中景色宜人;下片议政,现实灰暗,嘲笑任意。

参考资料 完善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160-162页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赏析 注解 翻译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宋代〕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赏析 注解 翻译

谒金门·秋感

苏轼 〔宋代〕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坐听潮声来别浦。明朝何处去。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

重阳后一日亲友会饮於沧洲以初九未成旬重阳

程公许 〔宋代〕

雅志厌闤阓,考盘乐郊墟。
言归憩桑梓,不惮躬拮据。
岁晚此棲宿,佳气郁扶舆。
淫雨度阳节,晴云吐月梳。
独酌良亦佳,所思在群居。
晨兴喜复晴,草具何可徐。
黄花有余馥,白酒无多储。
清滩蛰雷吼,轻霞彩幄舒。
翳然林水间,舒啸天籁虚。
雪髯醉先起,众宾且踌躇。
人生有定分,适意不愿余。
衣食粗能给,吾当赋遂初。
相期晚节坚,结社同樵渔。

方遣三山学记仍寄径山文字笔砚稍宽梁秘阁忽送金钟千颗此吾乡名品也 其一

林希逸 〔宋代〕

埋头汩汩应酬中,一喜因何到此翁。恰了数家文字债,满篮人送荔枝红。

百字令 春夜闻雁

李佩金 〔清代〕

兰釭花暝,听沉沉莲漏,闲愁如发。况是残宵闻雁语,叫得云波欲裂。

秋托芦花,春憎燕子,辛苦关河阔。问叫何事,年年来往天末。

从道系帛传书,当时塞外,此日何由达。知我凄凉身世感,除是窗前明月。

忆弟情深,思亲梦远,泪揾罗襟湿。轮肠宛转,此心能向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