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解 翻译

途中见杏花

吴融 〔唐代〕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枝淡红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正伤春惆怅。
这枝杏花的样子好像跟我一样伤春惆怅,我们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这春去匆匆难相留的时节?
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陡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
这时候我更怀念长安的千万株桃浓杏淡,可惜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整个神州一片黯淡。

注释
红杏:一作“红艳”。
行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可堪:不堪,不能忍受。
色暝(míng):一作“色曙”,意即天色破晓。
帝乡: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京城长安。
澹(dàn):通“淡”。
神州:旧指中国。

参考资料 完善

1. 周振甫主编,唐诗宋词元曲全集 全唐诗 第13册,黄山书社,1999年01月第1版,第5098页 2. 曾炽海,张新涛,顾圣皓注评,大地的微笑 中国花诗品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10,第182页

赏析

  此诗首联“红杏出墙”与“行人正独愁”对比,点明作者的满怀愁绪;颔联给娇嫩欲滴的杏花赋予诗人郁闷不得志,漂泊异乡的忧思情怀;颈联中黄莺与蝴蝶形成对比,用黄莺比托,表达心志;尾联写诗人联想到往年在京城看到的迷人景色。全诗由红杏引起的愁思为切入点,托物寄兴,抒发了诗人对京都的怀念,情思细腻,有温李之风。

  吴融的诗传承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格,韵优美、语言清丽,巧于比兴,但他比温、李的诗在托物比兴的同时,更突出了凄清的感受和疏淡的情怀。吴融咏过桃花、木笔花、棠梨花、杨花等,但都显得雅重不足,唯独这首诗婉曲细密、感时怀事,成为千古咏赞杏花之先河。

  诗人作此诗时,远没有在《红白牡丹》中的“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的淡泊平静,也没有《追咏棠梨花十韵》中的“不贵绡为雾,难降绮作霞”洒脱豪放。开篇的“红艳出墙”与“行人正独愁”对比,满怀的愁绪开篇宣泄而出。后一句“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用拟人的手法,给娇嫩欲滴的杏花赋予了感情,点出诗人郁闷不得志,漂泊异乡的忧思情怀。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黄莺与蝴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寒蝶未游”赞叹杏花春寒陡峭,不图万枝丹彩的品性。不见采蜜的飞蝶,只有黄昏归巢的黄莺,诗人用黄莺比托自己,表达了自己落魄之际,依然会像杏花一样经过漫长严寒的冬季,锋剑出鞘,昂然地展示自己,不论外部如何的苦涩艰难。诗人由眼前的春色美景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树万树红杏的绚丽迷人景色,又与“澹烟笼日暗神州”形成鲜明的对比,薄薄的烟雾笼罩着朝阳,神州大地春色满园的气象变得一片黯然。一个“暗”字使本诗的情感飞跃,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托出了诗人深刻忆念和留恋着长安的生活,并且心思仍然萦注于朝廷,为朝廷担忧。

  总览此诗,开篇由花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用了“红艳”与“行人”、“瞑莺”与“寒蝶”、“帝乡千万树”与“澹烟笼日”三个对比的场景,诗用杏花、黄莺比兴自己,将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的情怀,像剥春笋一般,一点点层层地剥开,展现给读者。诗人的情感由“愁”、“恨”到斗志勃发,到最后托出奋斗的目的和对象,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愁”与“游”也显示出诗句音韵的对仗。诗从表现手法,到语言、字句都堪称佳作。

参考资料 完善

1. 乐云主编,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第635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是吴融遭贬后离开长安的途中所作,即是他“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汭”的境遇之时。诗人此时于途中见春天的各种生机与朝气,可这些反倒显衬得他越发孤苦,故而借杏花托兴。

参考资料 完善

1. 丁敏翔,白雪,李倩编著,唐诗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8,第666页 2. 乐云主编,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第635页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猜您喜欢

和张舍人

吴融 〔唐代〕

玉女盆边雪未销,正多春事莫无憀.杏花向日红匀脸,
云带环山白系腰。莺转树头欹枕听,冻开泉眼杖藜挑。
陵迁谷变如须问,控鹤山人字子乔。

送友赴阙

吴融 〔唐代〕

故人归去指翔鸾,乐带离声可有欢。驿路两行秋吹急,
渭波千叠夕阳寒。空郊已叹周禾熟,旧苑应寻汉火残。
遥羡从公无一事,探花先醉曲江干。

醉花阴 垂丝海棠

高濂 〔明代〕

萼吐丝丝红衮衮。颤雨生轻韵。袅袅柳争妍,无力随风引。

妆成云白拈霞衬。残醉含微哂。都只为东君,牵愁惹恨,缕缕萦方寸。

与友人登琅琊台

李宪噩 〔清代〕

积水方沆漭,众山复萦回。连袂越危磴,杖策淩高台。

是时秋正深,向午云尽开。迥步穷两仪,流盼周九垓。

片席指吴越,虚亭走风雷。长啸答吾侣,忻念同此杯。

境旷意弥适,兴极情转哀。白日倏西匿,惊飙千里来。

盛时若奔湍,壮心忽凋摧。欢乐慎勿违,慷慨沾襟怀。

李松云陈云伯郭频伽诸君以蕊宫花史图题辞见寄戏书其后

孙原湘 〔清代〕

碧城十二幻诸天,吴下因缘越水传。岂有神人真示影,本来姊妹惯随肩。

司花故事原应女,脱草新诗果影仙。传到蕊宫香口读,一时红紫尽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