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 翻译

灵乌赋

范仲淹 〔宋代〕

  梅君圣俞作是赋,曾不我鄙,而寄以为好。因勉而和之,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涂矣。“灵乌灵乌,尔之为禽兮,何不高翔而远翥?何为号呼于人兮,告吉凶而逢怒?方将折尔翅而烹尔躯,徒悔焉而亡路。”

  彼哑哑兮如诉,请臆对而心谕:“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斤不我伐,弹不我仆。母之鞠兮孔艰,主之仁兮则安。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思报之意,厥声或异。警于未形,恐于未炽。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稔祸于人。主恩或忘,我怀靡臧。虽死而告,为凶之防。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王之兴;雉怪于鼎,惧而修德,俾王之盛。天听甚逊,人言曷病。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不学太仓之鼠兮,何必仁为,丰食而肥。仓苟竭兮,吾将安归?又不学荒城之狐兮,何必义为,深穴而威。城苟圮兮,吾将畴依?宁骥子之困于驰骛兮,驽骀泰于刍养。宁鹓鹐之饥于云霄兮,鸱鸢饫乎草莽。君不见仲尼之云兮,予欲无言。累累四方,曾不得而已焉。又不见孟轲之志兮,养其浩然。皇皇三月,曾何敢以休焉。此小者优优,而大者乾乾。我乌也勤于母兮自天,爱于主兮自天;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君圣俞(对梅圣俞的尊称)所作《灵乌赋》,是因对我没有成见没有鄙视,因而做赋给我为劝慰我,我也因此篇文章而勉强回作一片作为应和吧,我们俩对这个因物而发的感慨还是有不同的地方的。灵乌(有灵性的乌鸦,简称乌鸦吧)灵乌,你就是一个飞禽而已,为什么不高高的远远的飞走?为什么对众人叫来叫去,告诉大家吉凶,却惹人愤怒,进而把你的翅膀折断,把你烹煮?直到死才徒自后悔?

  你的哑哑的声音如同在讲诉,妄加对你的心意揣测:我之所以有生命有这幅身体,是仰赖天地阴阳的滋养。我生长在慈母所筑的巢穴,依托主人家所栽种的树木,在母亲艰辛的照顾和主人家宽仁的对待下。一年过去,我羽翼丰满,可以远飞了,但是想要离开,却又眷恋生我养我的地方,想起主人家的宽仁,想对主人有所报答,虽然我的叫声不好听,但是能警示于无形,防范于未然,了解我的人说看到我会带来好运,不了解我的说看到我会带来厄运。所以我告诉大家反而会被大家加害误解。但不告诉大家灾难的到来会害大家陷于灾祸。主人的恩典不敢忘,我虽然被大家说好说坏,为了防止灾祸的降临,即便是因此而死,也要奔走呼告。任由桑妖,稚怪在朝堂招摇卖弄,大家都因为害怕而不敢说不好,让王者误认为是兴邦兴国的好事,王者得到真实的消息越来越少,如果有人说出这个真实情况反而会觉得这个人有问题。比如神鸟凤凰和瑞兽麒麟,也被楚人所讥讽,被鲁人所中伤。但凤凰和麒麟难道会因为楚人的讥讽和鲁人的中伤而不灵验而不给大家带来祥瑞吗?所以说,一旦切割东西就会卷刃的刀剑怎么可以成为神兵利器,一旦被焚烧就会变化的石头,怎么可以称作是宝玉?宁可大声告诉世人并因此被误解而死,也不能沉默偷生。为什么不学仓鼠,干嘛要仁慈,只管自己丰衣足食就是了?但是想想,如果粮仓都吃光吃净没有了,还能去哪里呢?为什么不学荒城的狐狸,干嘛要讲仁义,深挖洞穴居住就是了,可是城墙倒塌,又能以什么作为依附呢?宁可像千里马因一直到处奔驰而疲累,也不要像一匹被圈养安逸而变成废物的无用的马。宁可像鹓鹐鸟一样飞翔于云霄却为吃不饱发愁,也不要像鸱鸢一样因为小利而只在草一样高的地方徘徊。你难道没有看到孔子话吗?虽然没有多少,但是四海没有达不到的,你难道没有看到孟子的志向吗,浩然的志向,谁敢说不行呢?这就是从自己私利的角度考虑事情,和从大局的角度考虑事情的不同。我乌鸦孝敬母亲是天性,爱护我的主人也是天性,人对我有没有评论我还是要那样去做。

注释
梅君圣俞:即梅尧臣。
鄙:看不起。
臆对:以胸臆为对。
刍养:饲养。
鸱鸢:鸱鸟。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猜您喜欢

次韵巩帑辖

韩淲 〔宋代〕

省事遥知多杜门,拥炉寻睡定温温。年来尚喜常同赋,日近还当不复言。

略去便回须管学,可行时止是丘园。雪寒江浅潮头小,舟到泉溪春已暄。

蝶恋花 题武夷太虚岩

古壑流连寻趣步,淅沥泉飞,寒石留云护。数折曲房罗翠雾,幽怀可是人能悟。

风月江山悬客慕,为惜芳年,聊取柔情付。自昔金兰多陌路,而今管鲍休相误。

书五星诗卷后

李宪噩 〔清代〕

不忧贫饥死,恐学古人难。但使得诗好,即来寻我看。

座中镫灺尽,窗外雨声残。名姓莫愁隐,千秋著简端。

横渠先生行状

吕大临 〔宋代〕

  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无所不学。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许,上书谒范文正公。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嘉佑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曰:“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上嗣位之二年,登用大臣,思有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横渠至僻陋,有田数百亩以供岁计,约而能足,人不堪其忧,而先生处之益安。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岁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恶米不凿,将春之,先生亟止之曰:“饿殍满野,虽蔬食且自愧,又安忍有择乎!”甚或咨嗟对案不食者数四。

  会秦凤帅吕公荐之,诏从之。先生曰:“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及至都,公卿闻风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尝试于人,多未之信。会有疾,谒告以归。不幸告终,不卒其愿。

秋夜曲

黄景仁 〔清代〕

蟋蟀啼阶叶飘井,秋月还来照人影。
锦衾罗帷愁夜长,翠带瘦断双鸳鸯。
幽兰袭露露珠白,零落花香葬花骨。
秋深夜冷谁相怜,知君此时眠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