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解 翻译

乞巧

林杰 〔唐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参考资料 完善

1. 毓明笠,刘卓娟主编,中学生古典诗词赏读金典,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11,第212页 2. 刘声锷,苗林,李农等主编,精选古诗词解读 含中小学生必背的全部古诗词,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07,第144页

赏析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参考资料 完善

1. 言鼎编著,古诗文诵读,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7,第58页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盼着能够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参考资料 完善

1. 毓明笠 刘卓娟主编.中学生古典诗词赏读金典: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11 :第213页

林杰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猜您喜欢
赏析 注解 翻译

秋风引

刘禹锡 〔唐代〕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赏析 注解 翻译

勤政楼西老柳

白居易 〔唐代〕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试院次韵呈兵部叶员外端礼并呈祠部陈员外元

晁补之 〔宋代〕

盛世天休沓,真人宝历开。
太任当政闼,元老位公槐。
莫盛官人始,相从试士来。
鸣珂咸俊彦,索米独尘埃。
未叹官曹隔,多惭赏监陪。
成川须甽浍,崇厦要条枚。
文武中铨集,丹铅百卷堆。
豚鱼聊可辨,皮弁不应恢。
虎出争亡矢,蛇成屡夺杯。
调锺求雅滥,烈火试民瑰。
绿暗惊庭叶,朱明换律灰。
得枭夸艾捷,闻鹤悼坚摧。
茧绪谈飞麈,渑波酒挹罍。
赓酬皆绝韵,搜索病非才。
半是仙槎客,曾随禹浪雷。
遭时鱼奋角,失路剑生苔。
胆气冲星在,词源卷汉回。
声名改闾里,轩冕映舆台。
谖草怀堂北,灯花粲妇腮。
凉风吹枕梦,薄雨滞城隈。
号奏天官近,胪传御史催。
康衢骥鸣跃,归檐仆讙咍。
华省深扃钥,衡门翳草莱。
尚怀休假远,别语重裴徊。

再用前韵谢吴竹修

陈著 〔宋代〕

秃髠归阳羡,仙髯卧古藤。
前贤成昨梦,后辈嗣谁镫。
倾盖欣如故,吟坛得共登。
春风吹相聚,聊此寄韦冰。

哀龙城

蒋曰豫 〔清代〕

龙城城中大纛走,数十万人泣以口。口请击贼乃击民,民击还能代公守。

四月之庚力不踵,外援亡归贼来猛。城竭守力守以心,心尽填城作孤冢。

有生必死死重生,一时义胆张如云。贼所不尽付水火,仅者冻馁他乡存。

呜呼龙城不足惜,所惜坏君东南之半壁。蔽障可完力可扼,一柱中流水轻掷。

君不见破吴入越曾几时,大纛今犹海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