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解 翻译

悯农二首·其一

李绅 〔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参考资料 完善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26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4-355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参考资料 完善

1. 严正道.李绅《古风二首》三辨.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赏析

  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这首诗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参考资料 完善

1. 赵其钧.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6-918

李绅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猜您喜欢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

陆游 〔宋代〕

何许是吾庐?南临古镜湖。
园林垂橘柚,门巷落楸梧。
床稳龟无息,巢新鹤有雏。
邻翁殊耐久,有酒即相呼。

航海放歌

我曾游徐无,绝顶峰上头。登峰更宿峰之楼。下视众山皆培塿,疑是银涛千里翻清秋。

今复跻天桥,危坐入东海。飘飘心迹真仙宰。沧波万叠涌艨艟,又疑云烟出没笼崴嵬。

西送月无痕,东瞻日初浴。除却升沈赤白丸,惟有滉瀁一色连天绿。

仰寥泬,俯幽宫。神不可召,蠡不可穷。但学谢安石,悠然云海中。

不学郭璞狂,浪说蹄涔同。我心先为坡仙得,走笔大书示二客。

兹游奇绝冠平生,一言能抵千行墨。涯涘渺不见,仙药安可期?

放怀且迈洪流外,看作桑田未变时。

忆王孙

钱贞嘉 〔清代〕

淡烟冲雾掠蜻蜓。秋渚潮回沙面平。一曲渔歌月满罾,水荭青,风落残红补断萍。

论语五则

  子就:“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就:“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子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就:“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赏析 注解 翻译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宋代〕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