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解 翻译

夜看扬州市

王建 〔唐代〕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扬州城里夜市繁华,千灯万火映照碧云,高楼内外到处可见浓妆艳抹的女子,那些寻欢作乐的游客纷纷而来,络绎不绝。
如今的天下纷乱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样,但想不到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注释
扬州市:扬州(治江都,今江苏扬州市)的指定商业区。买卖交易必须在市内进行。按规定,诸州、县可以设市,称××州市或××县市。如某州、某县有一个以上的市,则在市前冠以方位或其他词语加以限定,如东市、西市等。
夜市:夜间的集市。《唐六典》卷二十:“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夜市显然突破了这个规定,反映唐时城市商业的繁荣。
碧云:碧空。
红袖:原指女子的艳色衣衫,这里借代女子。
纷纷:众多。
时平日:承平之日。
自:语气助词,表肯定,无实义。
笙歌:歌舞的音乐。笙,簧管乐器。此处泛指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
晓闻:通宵达旦。

参考资料 完善

1. 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88 2. 党诚恩.《中国历代商贾诗歌选》.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55 3. 许建中,万平.《唐诗绝句三百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93 4. 张超.《名胜诗词经典赏析》.北京:线装书局,2007:271 5. 李树政.《张籍王建诗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195 6.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339

赏析

  这首诗从其夜景着笔,可说从一个重要侧面表现了扬州的繁华,连同诗人的感慨。

  前两句实写扬州夜景。首句写其静景。“千灯”,说明灯之多。诗人在地面“千灯”和距离地面遥远的“碧云"之问只用一个“照”字,就将夜晚扬州灯光的光亮程度真实表现了出来。次句则写动景,整个扬州市,酒楼多,歌妓多,乘兴吃酒玩乐的商客多;而这“三多”合为一体,就使扬州市的夜晚成为一个喧嚣的、旋转的世界。

  三、四句写诗人的感慨。看到眼前繁盛景象,诗人不禁联想到扬州以外广大地区的萧条败落。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唐帝国整体机制日见衰朽,外患频仍,内忧不绝,所以诗人感慨“如今”时局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安定太平了。可是这种国势日衰景况在扬州好像还没有被感知到,人们仍然由着自己的心性,踏着乐器吹奏出的节拍,载歌载舞,通宵达旦。这中间虽有辛辣的嘲讽,但更多的还是对人们感觉迟钝而表现出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不惟内容深刻,而且构思精奇。诗人巧妙地由写扬州繁华夜景开局,最终却落在将人们视线引向对整个唐帝国命运的思考上,显示出一种讽喻的创作意向。

参考资料 完善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82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建在魏博幕奉命出使淮南,夜游扬州市有感而作。王建的这首诗对扬州的夜市作了简单概括的描述,并从中可以看到那时的夜市已十分热闹,以至营业时间出现通宵达旦的繁荣景象。

参考资料 完善

1. 王宗堂.《王建诗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465 2. 潘同生.《中国经济诗今释》.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248-249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猜您喜欢

宿长安县后斋

王建 〔唐代〕

新向金阶奏罢兵,长安县里绕池行。
喜欢得伴山僧宿,看雪吟诗直到明。

寄韦谏议

王建 〔唐代〕

百年看似暂时间,头白求官亦未闲。
独有龙门韦谏议,三征不起恋青山。

鹧鸪媒 其二

世路无端多网罗,声声何苦叫哥哥。哥哥若不争雄长,叫破春风也奈何。

和于博文韵

程通 〔明代〕

望极苍旻入莽苍,蓬莱依约五云乡。春回海宇开元旦,日上天门丽正阳。

黄道高明王道坦,玉阶遥接泰阶长。经纶亦有皋夔在,杰出鹓班第一行。

沙邱行

戴亨 〔清代〕

荆卿匕首失便利,博浪挥椎复空计。脱死游魂虐愈张,茫茫莫测穹苍意。

惨酷身兼桀纣行,求仙沧海希长生。肘腋大憝昧不察,书儒何罪遭焚坑。

悯怓不受扶苏谏,天夺其聪机兆见。一朝鲍臭走沙邱,矫诏杀兄胡亥篡。

积恶盈辜祚乃终,斩蛇狐啸兴群雄。族先自赤身授首,子婴馀孽收重瞳。

假使当时刺击死,九有神器归贤子。干蛊反正迓神庥,天报奇凶岂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