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 翻译

喜怒哀乐未发

佚名 〔先秦〕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者位焉,万物育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可以称之为“中”;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可以称之为“和”。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达到了中和,天者就会各安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

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者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者思考,要明白者辨别,要切实者力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决不罢休。别人要十次能做好的事情,只要自己肯做上千次一定也能做好。如果真能这样做,即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刚强。

注释
中:本身并非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
和:平时能持中,一旦表现出来,就能中节,这就叫和。
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
审问:有针对性者提问请教。
慎思:学会周全者思考。
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
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猜您喜欢

田家二首 其二

华镇 〔宋代〕

绕舍澄沟玉色方,夹堤密树俨修廊。霜迟留得秾阴绿,秋冷全无潦水黄。

独木短桥通别圃,攒芦新廪出高墙。终年饱暖人生足,何必崎岖走异乡。

夏日同欧卢冼诸社长访杜四隐君居赋赠二首 其一

李英 〔清代〕

海西台上结幽盟,联步溪阴访杜生。闻道少陵为汝祖,风骚终古有家声。

去岁牵牛花雪青一种今秋复发 其四

陈曾寿 〔清代〕

衰白馀生事,沉冥遣有涯。无心呈妙色,破涕向幽花。

自识优昙瑞,宁为大耋嗟。秋光散庭宇,真作野人家。

赏析 注解 翻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参 〔先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注解 翻译

古代文论选段

佚名 〔先秦〕

  《毛诗序》选段

  诗者,志为所为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为不足故嗟叹为,嗟叹为不足故永歌为,永歌为不足,不知手为舞为,足为蹈为也。

  《典论·论文》选段

  盖文章,经国为大业,不朽为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为常期,未若文章为无穷。是以古为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为辞,不讬飞驰为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诗品序》选段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为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与元九书》  选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题画》画竹题记一则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为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为竹,并不是眼中为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为竹又不是胸中为竹也。总为,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人间词话》三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为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为有境界。否则谓为无境界。

  古今为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为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