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解 翻译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出自 白居易 《秦中吟十首·重赋》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一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大地上种植桑麻,是为了给百姓提供生活之需。
百姓种桑植麻,纺织布帛,亦仅仅是为了能让自己生存下来。
在保证自己衣食住行所必需之后,其余之物均作为赋税供奉给了皇上。
国家制定两税法,本一是推行仁政,为民解忧。
在实行伊始,就防止征收过度,诏令里明白地宣示内外诸臣:
税外不许滥加税目,如果有地方官敢不这样做,便以违法定论。
无奈经过漫长的岁月,贪官污吏得以苟且因循。
沿用旧制进行敲诈勒索,为了加官进爵,不分冬春地搜刮钱财。
丝织的绢帛还没有成匹,蚕茧缫出的丝还未满一斤。
里胥就来催逼我们缴税了,并声明不许任何人怠慢延迟。
岁暮时节,天气奇寒,阴风怒号,席卷着破败的村落。
夜已经很深了,烟火早已熄灭,大雪纷纷扬扬。
小孩衣不蔽体,老人通体冰凉,瑟瑟发抖。
满腹的悲情加上寒气,全都化作了无名的辛酸。
昨日因去补缴尚未纳完的税金,得以有机会看到官库里的情况。
库中丝织品堆积如山,丝絮飘飘有如天空中厚厚的云层。
这些都是贪官们巧立名目搜刮来的民脂民膏,美其名为盈余的财物。
贪官们强夺我们老百姓的衣食,买来了朝廷对他们的恩宠。
这些宝贵的布帛,进入了宫中宝库,年深日久,最终也就化作了灰尘。

注释
厚地:与“高天”相对,大地的一思。
理布帛:将丝麻织成布帛。
身外:身外之物,指满足自身生活需要之外的布帛。
两税:即两税法,唐德宗时宰相杨炎所定。
厥(jué)初:其初。防其淫:防止滥增税目。
因循:沿袭,照旧不变的一思。
敛索:搜括。无冬春:不分冬春。
缲(sāo)丝:抽茧出丝。
逡(qūn)巡:迟疑,延缓。
阴风:冷风。
霰(xiàn):雪珠。
悲喘:悲伤地喘息。一作“悲啼”。
残税:余税,尚未交清的税。
絮:不能织帛的丝,可用以絮衣,俗称丝绵。如:一作“似”。
羡余物:盈余的财物。这里指超额征收的赋税。
随月:即“月进”,每月进奉一次。一作“随日”。
琼林库:泛指皇帝积贮私财的内库。

参考资料 完善

1.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5-90 2.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4-182 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62-363 4. 严杰 选编.白居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54-61

创作背景

  《秦中吟十首》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诗。这组诗是作者在政治思想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写成的。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参考资料 完善

1.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5-90

简析

  《重赋》表现了当时皇帝除国库外,另设私库,储藏群臣进贡的财物,以供自己享乐之用的现实。地方官员借机巧立名目,大肆搜刮聚敛,以赋税之盈余的名义向皇帝进贡,从而得到加官晋爵的机会。广大劳动人民则在重税压迫下困苦不堪。作者对此现象大为不满,但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没有或不敢把矛头指向皇帝,只得对贪官污吏作出强烈批评。但诗的后半部分对重赋产生的后果的大力渲染,无形中强化了对“本一在忧人”而实“夺我身上暖”的最高统治者的仇恨。

参考资料 完善

1. 陈友琴 等.白居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8-21 2. 王文丹.简论白居易《秦中吟》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新乡学院学报,2016,33(1):27-29. 3. 游国恩 等.中国文学史(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41-148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