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部首:
繁体:
笔画数:
12
五行:
-
五笔:
SADG
读音:
kǔ , hù
笔画:
横、竖、撇、点、横、竖、竖 、横、竖、竖、横折、横、
基本释义:
[ kǔ ]

粗劣;不坚固;不精致。

[ hù ]

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茎可制箭杆。

详细释义:
楛 [kǔ]

〈形〉

  1. (形声。从木,苦声。(hù)本义:①一种树。《说文》:“楛木也。”《韩非子·十过》:“有楛高至于丈。”②谓器物粗劣不坚固)

  2. 粗劣的,粗制滥造的

    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荀子·议兵》

    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荀子·王霸》

    芒轫楛。——《荀子·富国》

    楛耕伤稼。——《荀子·天论》。注:“谓粗恶不精也。”

    又如:楛僈(粗略轻慢);楛耕伤稼(粗劣的耕种,有害于农作物的生长);楛窳(粗恶不精)

  3. 恶劣;不正当

    问楛者,勿告也。——《荀子·劝学》

  4. 形容词 粗劣不坚固。《荀子.议兵》:「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唐.杨倞.注:「窳,器病也。楛,滥恶,谓不坚固也。」

    形容词 比喻不正当。《荀子.劝学》:「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唐.杨倞.注:「楛与苦同,恶也。问楛,谓所问非礼义也。」

〈动〉

  1. 通“枯”。枯槁 。

    如:楛死(枯死。楛,通“枯”);楛菀(枯荣。喻荣辱。楛,通“枯”)

  2. 另见 hù

楛 [hù]

〈名〉

  1. 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茎可制箭杆

  2. 另见 kǔ

  3. 名词 一种似荆而色红的植物,茎可作箭杆。《广韵.上声.姥韵》:「楛,木名,堪为矢干。」《诗经.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孔颖达正义引陆机云:「楛,其形似荆而赤,茎似蓍。上党人织以为牛筥、箱器,又屈以为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