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部首:
繁体:
笔画数:
13
五行:
五笔:
EETK
读音:
mò , hé , háo
笔画:
撇、点、点、撇、弯钩、撇、撇 、撇、横撇/横钩、捺、竖、横折、横、
基本释义:
[ mò ]

动物名。食肉目犬科。即狸。貌似浣熊,耳小而圆,四肢短,尾巴较狐短,毛褐色或黑灰色。于夜间活动,为杂食性动物。

[ hé ]

动物名。食肉目犬科。即狸。貌似浣熊,耳小而圆,四肢短,尾巴较狐短,毛褐色或黑灰色。于夜间活动,为杂食性动物。

[ háo ]

同“貉(hé)”。用于“貉子”“貉绒”。

详细释义:
貉 [hé]

〈名〉

  1. (形声。从豸(zhì),长脊的野兽,各声。本义:一种野兽,通称“貉子”,也叫“狸”)

  2. 同本义 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动物(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产地包括中、日、朝和乌苏里边区。有三个亚种,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东南和西南各省区,是著名的毛皮兽,它的毛皮被称为貉子皮或貉绒

  3. 另见 háo

  4. 名词 动物名。食肉目犬科。即狸,锐头尖鼻,耳短小而圆,四肢短,毛褐色或黑灰色。于夜间活动,以小动物、鱼类等为食。其皮为珍贵裘料。

貉 [háo]
  1. —— 义同“貉”(hé)

  2. 另见 hé

  3. [一]之语音。

貉 [mò]
  1. 名词 古代中国称北方的一支外族为「貉」。

    《孟子.告子下》:「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