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部首:
繁体:
笔画数:
10
五行:
五笔:
AEBF
读音:
piǎo , fú
笔画:
横、竖、竖、撇、点、点、撇、横撇/横钩、竖钩、横、
基本释义:
[ piǎo ]

同“殍”。

[ fú ]

芦苇秆子里面的薄膜。

详细释义:
莩 [piǎo]
  1. 同“殍”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饿莩(饿死的人)

  2. 另见 fú

  3. 名词 饿死的人。通「殍」。

    《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莩 [fú]

〈名〉

  1. 莩草 。禾本科。多年生草本。茎细长,高一米许。叶片扁平,条状披针形

    莩,莩草也。——《说文》张舜徽注:

    “莩此草生湖地,色淡白,可以盖屋,湖、 湘间平野亦多有之。”

  2. 植物茎杆里的白膜或种子的外皮

    朱实虽先熟,琼莩纵早开,流莺故犹在,争得讳含来。——唐· 李商隐《百果嘲樱桃》

    又如:莩甲(种子脱去皮壳而萌发)

  3. 另见 piǎo

  4. 名词 植物名。禾本科稷属,多年生草本。茎细长,叶扁平呈条状披针形。秋日,茎梢抽花穗,形似粟穗而极疏,呈淡绿色。

    名词 芦茎里的薄膜。《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群臣非有葭之亲,鸿毛之重。」唐.颜师古.注:「晋灼曰:『莩,葭里之白皮也,皆取喻于轻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