朏
部首:
繁体:
朏
笔画数:
9
五笔:
EBMH
读音:
fěi , kū
笔画:
撇、横折钩、横、横、竖折/竖弯、竖、竖、竖折/竖弯、竖、
基本释义:
-
新月开始发光。
-
脚弯曲。
详细释义:
- 朏 [fěi]
〈动〉
新月初现
朏魄示冲。——谢庄《月赋》
又如:朏魄(新月的月光);朏然(微明)。泛指星月出现或升起
临星朏兮树暗,看月烁兮霞浅。——南朝 梁· 江淹《爱远山》
名词 未盛明时的月光。《说文解字.月部》:「朏,月未盛之明也,从月出。周书曰:『丙午朏。』」
名词 每月初三,上弦月的月光。《书经.召诰》:「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它。」
〈形〉
天刚发亮
[日]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为朏明。——《淮南子·天文》
又如:朏明;朏朏(天刚亮);朏晨(黎明)
〈名〉
旧历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因用以纪日,为初三日的代称 。
如:朏朏(农历月初时的月相)
其他释义:
朏( fěi,又读pèi) 新月开始发光: 月朏星堕。①新月开始生明,亦用为阴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书·召诰》:”三月,惟丙午朏。“孔传:”朏,明也。月三日明生之名。“《汉书·律历志下》引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朏。“②指天刚亮。《淮南子·天文训》:”日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为朏明。“朏朏①同”昢昢“(pèi pèi)。②兽名。《山海经·中山经》:”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谷。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郝懿行笺疏:”陈藏器《草本拾遗》云:风狸似兔而短,人取笼养之,即此也。“ ③聚积貌。《西京杂记》卷六:”床上石枕一枚,尘埃朏朏甚高,似是衣服。“朏魄新月之光。常指夏历每月初三晚上的月光。《文选·谢庄〈月赋〉》:”朒眺警阙,朏魄示冲。“ 李善注:”朏,月未成光;魄,月始生魄然也。“又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一首》:”朏魄双交,月气参变。“李善注:”朏魄双交,谓三日也。凡朏魄之交,皆在月三日之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