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
部首:
繁体:
氐
笔画数:
5
五行:
火
五笔:
QAYI
读音:
dī , dǐ
笔画:
撇、竖提、横、斜钩、点、
基本释义:
-
1.古代民族名。汉、唐时分布于今陕、甘、川、滇等省,从事畜牧和农 业。十六国中的前秦、后凉即氐人所建。其后,大部与汉人同化。
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根本。
详细释义:
- 氐 [dī]
〈动〉
低,低下。后作“低”。头向下垂
封君皆氐首仰给焉。——《汉书·食货志下》。师古曰:“氐首,犹俯首也。”
〈形〉
低;低廉 。
如:氐贱(即低贱)
〈名〉
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西北一带,东晋时建立过前秦(在今黄河流域)、后凉(在今西北)
自彼氐羌。——《诗·商颂·殷武》
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氐宿,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也称“天根”
另见 dǐ
- 氐 [dǐ]
〈名〉
根本
尹氏大师,维 周之氐。——《诗·小雅·节南山》
氐,本也。——《说文》。按,柢之古文。蔓根曰根,直根曰氐。
氐,柢也。——《广雅·释言》
固其氐也。——《太玄卷六坚》。注:“氐,本根也。”
〈动〉
至,抵达。后作“抵”
氐者言万物皆至也。——《史记·律书》
停止
进不氐,立不让。——《马王堆汉墓帛书》
另见 dī
其他释义:
汉字氐,发音dī。中国古族名。原在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广大地区游牧。从东汉起陆续内迁,主要居住在今陕西、甘肃、四川等广大地区。从事畜牧、农业。魏晋时大量接受汉族文化和生 产技术。历史上曾建立过仇池、前秦、后凉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