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驳
读音:
[ bān bó ]
基本释义:
-
同‘斑驳’。
详细释义:
- 班驳 [bān bó]
杂色;色彩斑斓。
《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同駑驘与椉駔兮,杂班駮与闒茸。” 王逸 注:“班駮,杂色也。”《西京杂记》卷一:“﹝山﹞上结藂条如车葢,叶一青一赤,望之班駮如锦绣。”《魏书·天象志一》:“十四年二月己巳朔未时,云气班驳,日十五分蚀一。”
比喻有文采。
清 卢文弨 《<逸老堂诗话>跋》:“顾其书虽无大过人处,而叙述亦班驳可喜。”
错落相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枣》:“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班駮椎之,名曰嫁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然柏沥、芥子,并是躁药;其徧体患疥者,宜歷落班駮,以渐涂之。”
模糊,不清楚。
宋 陈武 《高帝封建论》:“大抵创业之君,这些规模,人不得尽识,所以其治,班駮而不可考。”
- 班驳 [bān bó]
色彩相杂不纯的样子。也作「斑驳」。责备。
《通俗常言疏证.言语.班驳》引《合纵记剧》:「今日到斑驳我小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