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额

相关汉字:
读音:
[ mò é ]
基本释义:
[ mò é ]

抹额 mò’é 缠在额头的头巾;包裹额头的发带。也称“抹头”

详细释义:
抹额 [mò é]
  1. 束在额上的头巾。

    唐 杜牧 《上宣州高大夫书》:“ 娄侍中 师德 ,亦进士也……以红抹额应猛士詔,躬衣皮袴,率士屯田。”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戎容兵械·抹额》:“《二仪实録》曰: 禹 娶 涂山 之夕,大风雷电,中有甲卒千人,其不被甲者,以红綃帕抹其头额,云海神来朝。 禹 问之,对曰:‘此武士之首服也。’ 秦始皇 至海上,有神朝,皆抹额、緋衫、大口袴。侍卫自此抹额,遂为军容之服。”《水浒传》第一○七回:“ 呼延灼 是冲天角铁幞头,销金黄罗抹额。”一本作“ 袜额 ”。《红楼梦》第三回:“﹝ 宝玉 ﹞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抹额 [mò é]
  1. 系绑在额头上的布巾。

    《水浒传.第五五回》:「病尉迟孙立是交角铁襆头,大红罗抹额。」《红楼梦.第八回》:「黛玉用手整理,轻轻拢住束发冠,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也作「抹头」。

其他释义:
抹额,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汉族服饰,明代较盛行。妇女包于头额,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续汉书·舆服志》注,胡广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亦称“抹头”,束在额上的巾。《新唐书·娄师德传》:“戴红抹额。”《席上腐谈》:“以绡缚其头,即今之抹额也。”在宋代的仪卫中,如教官服幞头红绣抹额,招箭班的皆长脚幞头,紫绣抹额,就是用红紫等色的纱绢,裹在头上的抹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