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迮
读音:
[ pò zé ]
基本释义:
-
物密聚﹑紧靠貌。
狭窄;局促。
指困厄。
详细释义:
- 迫迮 [pò zé]
物密聚、紧靠貌。
《诗·唐风·鸨羽》“集于苞栩” 毛 传“苞,稹栩杼也” 汉 郑玄 笺:“稹者,根相迫迮梱致也。” 孔颖达 疏:“ 孙炎 曰:‘物丛生曰苞, 齐 人名曰稹。’ 郭璞 曰:‘今人呼物丛緻者为稹。’笺云:‘稹者,根相迫迮梱緻貌。’亦谓丛生也。”《释名·释宫室》:“笮,迮也。编竹相连迫迮也。”
狭窄;局促。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门不容车,而不可踰越” 晋 杜预 注:“门庭之内迫迮,又有墙垣之限。” 宋 苏轼 《石恪画维摩颂》:“我观 维摩 方丈室,能受九百万菩萨。三万二千师子坐,皆悉容受不迫迮。”
指困厄。
宋 王安石 《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韵》:“久游不忍还,迫迮冠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