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
读音:
[ sān xué ]
基本释义:
-
唐代称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三学,隶属国子监。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
宋代称太学之外舍﹑内舍﹑上舍为三舍﹐亦称三学。
佛教称戒学﹑定学﹑慧学为'三学'。
详细释义:
- 三学 [sān xué]
唐 代称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三学,隶属国子监。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
《新唐书·儒学传序》:“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益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
宋 代称太学之外舍、内舍、上舍为三舍,亦称三学。
《宋史·职官志五》:“ 熙寧 初,詔用经术取士,广阔黌舍,分为三学,增置生徒总二千八百人。”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参见“ 三舍法 ”。
佛教称戒学、定学、慧学为“三学”。
《翻译名义集·示三学法》:“今谓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惑证真曰慧……三学是为涅槃法。”
- 三学 [sān xué]
三学指佛教徒所必须修持的三种学习-戒、定、慧,又作三胜学;依此三学,可以圆满菩萨道,成就佛果。